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

2024-12-12 11:21:45 | 微笑网

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

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

关于你的 问题给出你 如下 回答:由于所有资料都是网上搜索而得(各省考试院官网等),其正确性未必能保障。如有错误,望诸位实际参加高考的知友予以指出,谢谢!

华北地区
1. 北京
1.1 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1.2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 天津
2.1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天津市属高校时,增加 5 分投档。

3. 河北
3.1 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

4. 山西
4.1 少数民族考生、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考生、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的公安民警的子女、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的子女和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 内蒙古
5.1 2018年起,所有考生的高考加分不再累加,而在2017年,少数民族加分可取其其他高考加分项目中最高的一项分值累加。
5.2 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考生,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此加分项目属自治区规定的政策性照顾政策,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仅适用于自治区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
东北地区
6. 辽宁
6.1 少数民族预科班只录取有预科专业志愿的少数民族考生,如在本批控制分数线上录取不满额,可适当降低分数投档录取。
6.2 民族班只录取有民族班专业志愿的少数民族考生,民族班录取分数不低于相应批次各有关高校调档分数线以下40分。
6.3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6.4 喀左、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新宾、清原、凤城、岫岩、宽甸、北镇、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6.5 “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学毕业的朝鲜族和蒙古族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7. 黑龙江
7.1 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达翰尔、蒙古、锡伯、俄罗斯族考生,在报考黑龙江省属院校时,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7.2 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全国院校时,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7.3 需审查使用朝鲜、蒙古民族文字答卷的考生是否是本民族,如考生本人不是朝鲜族或蒙古族,而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答卷的不予认定。
7.4 在自治县、民族区、民族乡镇且学籍在户籍所在县的高级中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考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在报考全国院校时,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8. 吉林
8.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州三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本民族考生,加5分,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8.2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华东地区
9. 山东
9.1 无。

10. 江苏
10.1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录取时可加3分投档。

11. 浙江
11.1 我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以户籍为准),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1.2 根据省人大审议批准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有关规定,对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非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我省所属高校,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3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1.3 散居地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

12. 上海
12.1 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上海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13. 江西
13.1 经省政府批准的民族乡(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等8个民族乡)和按照法定程序批准且经省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的民族村(铅山县陈坊乡长寿畲族村等82个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加5分。

14. 福建
14.1 宁德市,罗源县,连江县,晋安区的北峰山区(日溪乡、宦溪镇),漳浦县湖西乡、赤岭乡,龙海市隆教乡,永安市青水乡,上杭县官庄乡、庐丰乡,宁化县治平乡畲族聚居地的畲族考生;晋江市陈埭镇、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乡回族聚居地的回族考生;华安县高山族聚居点的高山族考生。生活在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14.2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

15. 安徽
15.1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我省享受高考政策加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名单详见《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加5分。
15.2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该优先录取项目以户籍中的“民族”信息为准,考生个人无须申报。
中南地区
16. 湖北
16.1 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少数民族聚居地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以及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10个县市。(奇怪的是没有查到加分额)
16.2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由院校决定是否予以优先录取。

17. 湖南
17.1 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含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县、区)和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20分。
17.2 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含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县、区和江永县、绥宁县、会同县、沅陵县、慈利县、石门县等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和少数民族乡的汉族考生,可以加5分;江永县、绥宁县、会同县、沅陵县、慈利县、石门县等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10分;其他散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5分。本条加分项目仅适用于向我省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
17.3 中央部委属和外省属高校民族预科班面向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含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县、区)招收少数民族考生;省属高校民族预科班主要招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也可招收部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高校民族班面向全省少数民族考生招生。报考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的考生必须通过少数民族资格审查。定向西藏就业计划只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17.4 高校民族预科班招生,可在学校所在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下80分以内按考生预科班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高校依据有关规定择优录取;高校民族班及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招生,可在学校所在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下40分以内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18. 河南
18.1 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华南地区
19. 广东
19.1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19.2 报考第二批民族院校普通类民族班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普通类民族班的少数民族考生,单独划线。
19.3 报考其它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其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19.4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录取少数民族考生,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民〔2005〕7号)的规定,在本校本(专)科同批次录取。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各有关高等学校在我省本、专科录取分数线下80分,60分。民族班录取分数线(本科)不得低于有关高等学校在我省本科录取分数线下40分。

20. 广西
20.1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加20分。
20.2 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资源、凌云、西林、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兴市、靖西、那坡、凭祥、大新、宁明、龙州、德保、扶绥、崇左市江州区、天等、上思等28个民族自治县(含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县)和边境县(含享受边境县同等待遇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加20分。
20.3 对融安、灌阳、蒙山、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上林、隆安、马山等22个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加10分。
20.4 除上述50个县(市、区)、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外,区内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加7分
20.5 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加5分。
20.6 符合我区普高报名条件,户口未迁入我区的外来人员,除持有我区有效期内的经我区设区市(含)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公安部门颁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即人才居住证)的之外,属于少数民族的,总分加5分。
20.7 (仅用于报考广西院校)对融水、三江、龙胜、恭城、隆林、富川、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金秀、资源、凌云、西林、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兴市、靖西、那坡、凭祥、大新、宁明、龙州、德保、扶绥、崇左市江州区、天等、上思等28个山区和边境县(含享受边境县同等待遇县)的考生,总分加20分。
20.8 (仅用于报考广西院校)对融安、灌阳、蒙山、百色市市辖区(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乐业、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辖区(金城江区)、南丹、天峨、凤山、东兰、宜州、忻城、象州、武宣、上林、隆安、马山、防城港市港口区等23个山区和边境县(含享受边境县同等待遇县)的考生,总分加10分。

21. 海南
21.1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市县或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且在这些地区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时在这些地区的市县报考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
21.2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市县或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本人高中阶段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就读并毕业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学校,加10分。
21.3 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市县或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满五年(引进的优秀人才和现役军人子女的户籍要求满三年),本人在少数民族聚居市县或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所在市县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满三年且在这些地区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时在这些地区的市县报考的汉族考生,在报考省内学校时,加5分。
21.4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优先录取。
西北地区
22. 陕西
22.1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3. 甘肃
23.1 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
23.2 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
23.3 对边疆、民族、特困地区的考生,采取专项计划、定向招生等政策予以照顾。

24. 宁夏
24.1 回族加20分。
24.2 具有固原市(含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以下简称“山区”)户籍和高中学籍,且高级中等阶段教育在山区学校(含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育才中学)的山区汉族考生、山区除回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山区回族考生报考区内普通高校的,向该志愿院校投档时,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20分、30分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25. 新疆
25.1 回族考生(以地、州、市招生办公室审核的名单为准),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25.2 凡参加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以下称“民考汉”)(以地、州、市招生办公室审核的名单为准),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25.3 参加民语言统考并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对“民考汉”已给予照顾的十一个民族)考生(以下统称“汉考民”),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25.4 自2015年起,文科综合科目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考试的双语文科班考生(模式一)只能填报民语言招生计划的院校志愿;其他双语班考生均可填报双语班招生计划的院校志愿,不可填报汉语言、民语言和民考汉招生计划的院校志愿。
25.5 南疆四地州(指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州、阿克苏地区)汉语言考生中,对目前未享受民族成份加分的各族考生,给予增加10分;对民考汉、双语班、汉考民考生中父母一方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调整至增加20分。

26. 青海
26.1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外院校,增加20分投档。其中,在向全国省属院校投档时,再给六州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5分投档,累计加分为35分。
26.2 对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民考汉”考生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一直在当地就读、与当地的汉族学生接受了同类教育、参加了同类试题的高考,选报省内院校的,在享受原照顾加分条件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26.3 对连续在牧区(六州)工作15年以上、现仍在牧区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子女和世居牧区的汉族群众子女,其户口在当地、从小学到高中全过程与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同等教育条件者,增加10分投档。其中,对玉树、果洛州从初中一年级起至高中毕业一直在当地就读,父母在当地工作10年以上、现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干部职工子女,增加20分投档。此项加分适用省内外所有高校。
西南地区
27. 重庆
27.1 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含自治县、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可加10分(报考艺术、体育类考生加5分)投档。
27.2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8. 四川
28.1 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峨边县、马边县、米易县、盐边县、石棉县、北川县、平武县、汉源县、宝兴县、兴文县、宣汉县、叙永县、古蔺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荥经县,仁和区、金口河区(以下简称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高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高校,以下简称本一批高校)加25分,其他高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高校加10分,其他高校加25分。
28.2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高校加10分,其他高校加25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高校加5分,其他高校加10分。
28.3 其他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8.4 上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中加分分值超出20分的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省内高校在川招生。省外高校在川招生时,若学校认可我省上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则按我省政策加分投档,由学校根据其录取规则决定是否录取;若学校明确认可的加分分值上限为20分,则投档时按学校要求执行。

29. 西藏
29.1 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夏尔巴人,加10分。
29.2 执行汉族录取分数线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30. 云南
30.1 边疆及执行边疆政策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20分。汉族考生加分20分(指土生土长或随父母到边疆,户口、上学逆推连续十年以上,现仍在边疆的考生)。上述考生,高中阶段在内地上学的相对减少10分;
30.2 我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在内地的考生加分10分;
30.3 内地农村户口的彝族、壮族考生加分10分;
30.4 各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内地高寒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20分。
30.5 PS:该政策下方有一句:云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一直不变!

31. 贵州
31.1 具有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安顺市西秀区户籍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加10分;

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

什么样的户口可以报2015江西高考高校专项

1、今年地方专项计划报考条件为:申请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设区市 县(区、市)
赣州市 赣 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区、章贡区、信丰县、定南县、全南县、崇义县、大余县、龙南县
吉安市 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峡江县、永丰县、安福县、新干县、泰和县、井冈山市
上饶市 上饶县、横峰县、余干县、鄱阳县、铅山县、弋阳县、广丰县
抚州市 乐安县、广昌县、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
萍乡市 莲花县、安源区、芦溪县
九江市 修水县、都昌县
新余市 渝水区、分宜县
鹰潭市 余江县、贵溪市
宜春市 袁州区、樟树市
共58个县(区、市)

江西高考有哪些苏区专项计划?

微笑网(https://www.wxpm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西高考有哪些苏区专项计划?的相关内容。

江西高考苏区专项有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医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


凡具有实施区域连续3年户籍、符合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且在实施区域报考的学生,均可填报苏区专项志愿,和第一批本科同时填报。


我省“苏区专项”招生高校及招生名额分别为: 文理类在一本批次投档的南昌大学400名、华东交通大学25名、江西农业大学25名、南昌航空大学25名、江西理工大学50名、井冈山大学25名、赣南师范大学50名、赣南医学院50名、南昌工程学院25名,艺术类在提前批本科投档的景德镇陶瓷大学25名喊隐。


报考“苏区专项”的考生均须参加今年的全国统一考试。征集后未满额高校对征集志愿填报考生可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逐分下降投档,最多可降20分。 微笑网



扩展资料


江西苏区专项计划 54个县考生符合条件可报考


江西省苏区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为54个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分别为:


安源区、莲花县、芦溪县、渝水区、分宜县、余江区、贵溪市、赣州市18个县(市、区)、袁州区、樟树市、广丰区、铅山县、广信区、横峰县、弋阳县、吉安市13个县(市、区)、黎川县、广昌县、乐安县、宜黄县、崇仁县、丰县、南城县、资溪县、金溪县。


江西省苏区专项计划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两郑岩厅项条件:已在实施区域完成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本人具有实施区域连续3年以上户籍(自高一开始至今)。

以上就是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微笑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微笑网:www.wxpmc.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志愿填报广西医科大学不认可少数民族加分吗?”相关推荐
昭平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广西 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昭平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广西 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也可以增加20分,但是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广西成人高考加分是不可以叠加的,考生既年满25周岁又是少数民族,只能享受20分的加分政策。一、增加20分。加20分—惠及范围最广,受惠人群最多①年龄加分。在广西成人高考中,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这个加分政策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享受,但值得注

2024-04-28 17:16:37
广西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广西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广西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20分。根据查询广西教育局官网得知,2023年广西高考加分政策是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和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20分。广西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广西成考加分政策广西成考加分政策介绍如下:(一)广西户籍的考生,不论在广西区内任何地方报考成人高考,均以其身份证或户口簿上记载的现户

2024-04-27 06:37:34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大学承认吗?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大学承认吗?

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法律分析:在教育部本次发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表示“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最高加分为20分,各省各有不同。法律依据:《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

2024-11-14 01:45:18
南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南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4年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年广西高考加分政策如下:1、安徽2020年9月11日,安徽省宣布调整高考加分政策:自2022年起,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2020、2021年符合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条件的高考考生仍具有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本省省属高校招生。2、江西2019年年底,江

2024-04-27 09:57:02
广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边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介绍如下:广西高考加分政策2024年将继续执行,具体政策如下:1.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子女加20分。2.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3.归侨、归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加5分。4.农村特困家庭考生加10分。5.独生子女家庭考生加5分。6.优秀运动员、艺术特长生、高水平体育队和高水平艺术团成员加10分。

2024-04-18 04:03:23
广州少数民族中考加分吗
广州少数民族中考加分吗

广州中考加分政策法律分析:以下6类考生中考可以加分20分。1、享受加分录取的考生,其享受加分后的总分数仅用于投档录取,不作为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2、各类加分或优先录取条款中,考生可申报多项但只能享受其中最高加分一项(含体育、艺术特长生)。3、有关军人子女的规定,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穗教转〔2014〕332号)、《中共广东

2024-04-20 03:49:23
录取的时候,少数民族加分算不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录取的时候,少数民族加分算不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录取的时候,少数民族加分算不算?1、一般来讲,各学校对于少数民族加分都是承认的,专业录取时都是按照加分会的成绩录取的。高考考生报考什么层次的学校要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公布的各批次分数线决定,而考生能够报考哪些学校、什么专业,则要参考往年各招生学校的录取分数及录取排名分布,还要综合考虑考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各省份及各招生学校录取情况复杂多变,外人无法提供准确的参考意见。2、高考填报

2024-04-21 12:07:49
高考少数民族有加分吗
高考少数民族有加分吗

高考少数民族有加分吗法律分析:在教育部本次发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表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如果考生符合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

2024-04-25 18:55:10